贞观之治
6.0 |07月15日 |已完结
简介:

  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七月,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奉父之命东征洛阳。洛阳是前朝隋的东都,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洛阳之战也就成了唐朝统一中原的最重要一仗。
  经过李世民军队长达数月的围困,洛阳城内已经没有了和唐军对抗的力量,洛阳的首领王世充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救兵上。河北的窦建德带领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洛阳进发,
  要解洛阳之围。李世民命弟弟齐王李元吉留守大本营,自己亲自带兵迎击窦建德的大军。李世民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用几千人击败了窦建德的大军,并将窦建德本人擒获。王世充见大势已去,只得开城投降。
  李世民一举击败了大唐的两个最有实力的敌人,功劳传遍了天下。李渊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绩,封他为天策上将,并赋予了种种特权,地位几乎已经与太子不相上下。
  李世民势力的急剧扩张引起了李元吉的忌恨,也让太子李建成深感不安。李元吉对权力和地位的贪心越来越大,他表面上鲁莽,但实际上已设计好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他决定先联合太子整倒二哥李世民,再从太子手中篡取皇位。李元吉利用李建成对李世民的猜疑,趁机从中挑拨。
  李建成和李元吉一面在表面上压制李世民,一面在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阴谋一步步酝酿,最终李元吉制定出了除掉李世民的完整具体的行动计划。
  消息传到李世民耳中,李世民与众谋士商议后决定抢先下手。第二天一早,李世民就占领了玄武门,隔断了李建成、李元吉和城外军队的联系。随后一场血雨腥风的激战开始了。交手中,李世民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兄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如愿成了太子,掌握了朝政大权。他没有清剿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余部,反而将一些有能力的人才收到自己门下,这其中就包括以中正刚直而闻名的谋士魏征。从这以后,李世民就再难逃被魏征当面训斥的命运。
  李世民为了表明自己让天下和解的决心,不仅下诏不准再追查李建成和李元吉余党,还派魏征为制使,出使河北,传达自己的意思。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八月初八,李渊传大唐皇帝位于太子李世民,自己成为太上皇。
  武德九年八月二十八日,突厥趁唐朝朝政不稳进犯中原,抵达关中渭水边,直逼长安。李世民心里清楚,凭现在唐的实力,还无法与突厥对抗,索性委曲求全,向突厥纳贡,换取中原的和平生息。
  李世民登基后,深切感受到了治天下和打天下的巨大差距。他修改了国号,以代表宽忍和善的“贞观”取代了原来的“武德”,正式开始了历时二十余年被后人称为“贞观之治”的时代。
  李世民为了推行新政,开始清除自己治国道路上的一些巨大的障碍。其中一个,就是各种名目的封王。当年太上皇李渊打天下时为了笼络人心,给各路人马随意加官晋爵。虽然其中有些只是虚职,但也独霸一方,占有大量土地资源,每年还要领取丰厚的俸禄。
  李世民削减封王的想法还没有对外宣布,就已经在朝野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削减封王影响了众多王侯贵族的直接利益,义安王李孝常联合其他一些反对者,打算用清君侧的名义,以武力胁迫李世民。李世民早已掌握了他们的动向,干净利落的粉碎了他们的阴谋,并以自己的威严镇慑住了朝中百官。
  关中大旱。李世民为感动上苍,负荆祈雨。但李世民的诚心并未缓解旱情。李世民无奈,只能开关放人,允许受灾百姓到关外去乞食为生。玄奘也随着灾民的队伍出关,开始了他西域取经的旅程。
  经过几年时间的建设,大唐王朝的国力已经积攒了一定的实力,为了解决边疆问题,李世民决定征伐突厥。贞观三年八月十九日,李世民命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征伐突厥。突厥内部此时发生了严重的纠纷,两位可汗矛盾重重。李靖的军队稍一冲击,突厥军便彻底溃散了。
  平定了突厥,西北周边二十几个国家都来朝贺。在高昌王的建议下,李世民被各国拥为“天可汗”。一时间,从中原通往西域的各种商业、外交通道纷纷开通,长安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会。
  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李世民的目光不得不开始投向未来。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选谁作为继任者。太子李承乾虽然是长子且能力值得信赖,却不愿读书,性情古怪,终日沉迷于酒色。次子李泰是个很有心机的人,他在一些能人的辅佐下,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李世民的青睐。
  朝中大臣也都纷纷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有的支持李承乾,有的支持李泰。唯独长孙无忌看中了软弱忠厚的李治,并给了李治极大的帮助。深受李世民宠爱的武才人 ——也就是后来的女皇武则天与李治关系非同寻常。她告诉李治,现在李承乾和李泰的实力虽然都很雄厚,但也许会形成鹬蚌相争的局面,到时候他们只要坐收渔翁之利就可以了。
  李承乾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来自李世民和李泰的压力。最终,在形势的逼迫和众人的怂恿下,李承乾决定杀掉父皇和弟弟。李承乾幼稚的计划还没有开始实施就被粉碎了。李世民不愿再杀害亲人,便将李承乾流放。在长孙无忌和武才人的努力下,李世民没有立李泰为太子,反而立了李治为太子。
  经过十几年的长途跋涉,玄奘取经回到了长安。在李世民的支持下,玄奘在弘福寺展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最大的外来文化翻译工程。
  北漠叛乱,李世民御驾亲征。然而恶劣的气候让唐军随时惨重,李世民也从这场失败的战争起一蹶不振。
  李世民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继续主持朝政。他将国家政务都托付给了李治。可想到自己离开人世后,李治要担起全部的责任,仍不放心。他将李治托付给长孙无忌,要他辅佐未来新的皇帝。
  房玄龄、李靖等老臣纷纷去世,留下李世民一人孤独的度过最后的时光。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初唐第二代帝王太宗李世民去世。之后,是大唐盛世。

猜你喜欢
换一换
奠基者
892
2.0
已完结
奠基者
2.0
更新时间:07月15日
主演:侯勇,郑晓宁,田小洁,杨树泉,由立平,洪剑涛,王新军,王超,殷桃,闫妮,王磊,王大治
简介:

  1958年初,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唯有石油部没有完成计划。西方国家妄图用石油“窒息红色中国”,年轻的新中国石油告急,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一筹莫展。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独臂将军余秋里于危难之秋出任石油部长。
  余秋里上任后,按照邓小平关于将石油勘探的重点由西部转移到东部的指示,积极在东部寻找油田。在八大二次会议上,余秋里带领石油部在事先定下的“成绩软,嘴上不能软”的调子,打了各部局一个突然袭击。
  1958年4月,余秋里在四川南充视察时,把解放军“支部建在连上”的传统带到了石油战线,要求每个钻井队都要建立党支部,配备一名政治指导员,宁肯少打两口井,也要把基层党支部建设好。
  中苏关系恶化,苏联背信弃义,撤走专家。年轻的新中国周边局势日趋紧张。毛泽东、周恩来和国防部长彭德怀等都非常关心石油状况。四川龙女寺2号井、南充3井等喜喷原油,石油部上下一片欢腾。在成都开会的毛泽东,没有和余秋里打招呼,突然现身四川隆昌气矿,并题词“四川大有希望”。不久,川中会战败退,余秋里压力重重。
  党中央在庐山召开“八届八中全会”后,在党内掀起了一场“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波及到了石油厂矿的一些领导干部。余秋里冒政治风险,力排众议,据理力争,保护下属。
  1959年9月26日,松基3井喜喷原油。石油部副部长康世恩指挥松基三井试油工作,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亲自视察松基三井,改大同镇为“大庆区”。余秋里召集干部、专家进行座谈,最终决定采用打破常规,甩开勘探,集中石油系统的一切力量,以大同镇附近为会战中心,在松辽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石油大会战。并要求大家克服本位主义,树立全局观念,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水平,把这个大油田勘探、开发建设好。
  在邓小平的一路敦促下,石油部党委关于开展石油大会战的报告很快就得到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批准。王进喜等一大批优秀钻井队积极率队奔赴大庆参加会战。面对少数人的畏难情绪,余秋里提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战斗口号。
  1960年3月10日,萨66井喷出高产油流。余秋里连续主持召开党组会议,提出挥师北上,把主战场从大同镇附近转移到萨尔图地区。全国有关系统支援大庆建设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萨尔图火车站,大批的转业军人作为石油工业的新生力量抵达大庆。王进喜率领井队人拉肩扛连夜把钻机和设备运到井场,并率先破冰端水保开钻。
  余秋里将王进喜等树为会战的先进典型,并针对会战已经暴露的问题,边学习边分析会战的形势、任务和矛盾。在大庆掀起了学习毛著、“学两论”的高潮,统一了职工思想。
  在随后而至的百年不遇的雨季中,余秋里、康世恩等带领全体石油人,在国家经济最困难,生存条件最艰苦的情况下,克服了克服了
  无路无粮、缺房少人、天灾人祸接踵而中等重重困难,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于1960年的6月1日实现首列原油外运,打破了西方国家“至少需要三年”的预言。
  中苏关系的恶化导致我国航空煤油进口基本被停止,空军的飞机全都趴窝,连陆军的战斗车辆也都被迫停驶。聂荣臻副总理亲笔致信余秋里,要求石油部迅速组织研制生产国产煤油以摆脱这种恶劣局面。余秋里部石油部石油研究院负责研制航空煤油项目。不久,研制获得成功,中国航空煤油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从此结束。
  冬季将至,数万人如何过冬又成了摆在会战队伍眼前的最大难题。经过调查研究,余秋里听从了黑龙江省委欧阳钦书记的建议,充分发动群众,苦干4个月,在入冬前, 30万平方米的“干打垒”建完,做到了“人进屋、机进房、菜进窖、车进库”,保障了安全过冬。
  各钻井队之间一味追赶钻井进度,使得钻井质量不断出现问题,连王进喜的标杆钻井队也出现了井偏现象。余秋里、康世恩重视地下狠心抓第一性资料,起草“大庆长垣钻探和开发过程中取全取准20项资料72个数据”的“调查提纲”,形成了地质技术规范。还及时召开“4、19”现场会,使得广大石油工人树立了对油田负责一辈子的思想和质量意识,钻井和油田各项工程质量大大提高。先后总结出了岗位责任制、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经验。
  会战队伍刚刚稳定,越来越多的家属来队和工人逃跑,使得原本已经遭到饥饿威胁,浮肿病大幅度出现的会战队伍压力重重。1960年9、10月份,在全国粮食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会战职工的粮食定量也被降低,职工队伍中出现了浮肿病,大会战处于艰难境地。余秋里提出:要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毫不动
  摇,坚持会战,天塌下来也要顶住。余秋里提出:“干部进食堂,书记下伙房”。同时,抽出一部份职工和家属想方设法、发扬南泥湾精神大面积开荒种地,工委组织了打猎队、捕鱼队,挖野菜、采野果,终于战胜饥荒,熬过了1960年冬天。1961年春耕时节来临,余秋里亲自带头,组织开荒,发展农副业生产。随着开荒规模的扩大,职工的生活越来越好,职工的体质得到了恢复和增强,保证了大会战的顺利进行。
  1961年11月,1202队用了9个半月的时间,赶超了苏联的格列尼亚功勋队,夺得了当年打井的世界冠军。毛泽东、周恩来等多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盛赞大庆会战取得的成果。余秋里离开大庆前,嘱咐大家不能自满,创业难,守业更难。
  1963年12月25日,邓小平向世界宣布:中国需要的石油己经可以自给,中国人民使用了一百多年的‘洋油’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

64
2010
奠基者
主演:侯勇,郑晓宁,田小洁,杨树泉,由立平,洪剑涛,王新军,王超,殷桃,闫妮,王磊,王大治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