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者

奠基者

第11集

2.0 |07月15日 |已完结
简介:

  1958年初,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唯有石油部没有完成计划。西方国家妄图用石油“窒息红色中国”,年轻的新中国石油告急,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一筹莫展。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独臂将军余秋里于危难之秋出任石油部长。
  余秋里上任后,按照邓小平关于将石油勘探的重点由西部转移到东部的指示,积极在东部寻找油田。在八大二次会议上,余秋里带领石油部在事先定下的“成绩软,嘴上不能软”的调子,打了各部局一个突然袭击。
  1958年4月,余秋里在四川南充视察时,把解放军“支部建在连上”的传统带到了石油战线,要求每个钻井队都要建立党支部,配备一名政治指导员,宁肯少打两口井,也要把基层党支部建设好。
  中苏关系恶化,苏联背信弃义,撤走专家。年轻的新中国周边局势日趋紧张。毛泽东、周恩来和国防部长彭德怀等都非常关心石油状况。四川龙女寺2号井、南充3井等喜喷原油,石油部上下一片欢腾。在成都开会的毛泽东,没有和余秋里打招呼,突然现身四川隆昌气矿,并题词“四川大有希望”。不久,川中会战败退,余秋里压力重重。
  党中央在庐山召开“八届八中全会”后,在党内掀起了一场“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波及到了石油厂矿的一些领导干部。余秋里冒政治风险,力排众议,据理力争,保护下属。
  1959年9月26日,松基3井喜喷原油。石油部副部长康世恩指挥松基三井试油工作,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亲自视察松基三井,改大同镇为“大庆区”。余秋里召集干部、专家进行座谈,最终决定采用打破常规,甩开勘探,集中石油系统的一切力量,以大同镇附近为会战中心,在松辽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石油大会战。并要求大家克服本位主义,树立全局观念,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水平,把这个大油田勘探、开发建设好。
  在邓小平的一路敦促下,石油部党委关于开展石油大会战的报告很快就得到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批准。王进喜等一大批优秀钻井队积极率队奔赴大庆参加会战。面对少数人的畏难情绪,余秋里提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战斗口号。
  1960年3月10日,萨66井喷出高产油流。余秋里连续主持召开党组会议,提出挥师北上,把主战场从大同镇附近转移到萨尔图地区。全国有关系统支援大庆建设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萨尔图火车站,大批的转业军人作为石油工业的新生力量抵达大庆。王进喜率领井队人拉肩扛连夜把钻机和设备运到井场,并率先破冰端水保开钻。
  余秋里将王进喜等树为会战的先进典型,并针对会战已经暴露的问题,边学习边分析会战的形势、任务和矛盾。在大庆掀起了学习毛著、“学两论”的高潮,统一了职工思想。
  在随后而至的百年不遇的雨季中,余秋里、康世恩等带领全体石油人,在国家经济最困难,生存条件最艰苦的情况下,克服了克服了
  无路无粮、缺房少人、天灾人祸接踵而中等重重困难,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于1960年的6月1日实现首列原油外运,打破了西方国家“至少需要三年”的预言。
  中苏关系的恶化导致我国航空煤油进口基本被停止,空军的飞机全都趴窝,连陆军的战斗车辆也都被迫停驶。聂荣臻副总理亲笔致信余秋里,要求石油部迅速组织研制生产国产煤油以摆脱这种恶劣局面。余秋里部石油部石油研究院负责研制航空煤油项目。不久,研制获得成功,中国航空煤油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从此结束。
  冬季将至,数万人如何过冬又成了摆在会战队伍眼前的最大难题。经过调查研究,余秋里听从了黑龙江省委欧阳钦书记的建议,充分发动群众,苦干4个月,在入冬前, 30万平方米的“干打垒”建完,做到了“人进屋、机进房、菜进窖、车进库”,保障了安全过冬。
  各钻井队之间一味追赶钻井进度,使得钻井质量不断出现问题,连王进喜的标杆钻井队也出现了井偏现象。余秋里、康世恩重视地下狠心抓第一性资料,起草“大庆长垣钻探和开发过程中取全取准20项资料72个数据”的“调查提纲”,形成了地质技术规范。还及时召开“4、19”现场会,使得广大石油工人树立了对油田负责一辈子的思想和质量意识,钻井和油田各项工程质量大大提高。先后总结出了岗位责任制、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经验。
  会战队伍刚刚稳定,越来越多的家属来队和工人逃跑,使得原本已经遭到饥饿威胁,浮肿病大幅度出现的会战队伍压力重重。1960年9、10月份,在全国粮食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会战职工的粮食定量也被降低,职工队伍中出现了浮肿病,大会战处于艰难境地。余秋里提出:要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毫不动
  摇,坚持会战,天塌下来也要顶住。余秋里提出:“干部进食堂,书记下伙房”。同时,抽出一部份职工和家属想方设法、发扬南泥湾精神大面积开荒种地,工委组织了打猎队、捕鱼队,挖野菜、采野果,终于战胜饥荒,熬过了1960年冬天。1961年春耕时节来临,余秋里亲自带头,组织开荒,发展农副业生产。随着开荒规模的扩大,职工的生活越来越好,职工的体质得到了恢复和增强,保证了大会战的顺利进行。
  1961年11月,1202队用了9个半月的时间,赶超了苏联的格列尼亚功勋队,夺得了当年打井的世界冠军。毛泽东、周恩来等多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盛赞大庆会战取得的成果。余秋里离开大庆前,嘱咐大家不能自满,创业难,守业更难。
  1963年12月25日,邓小平向世界宣布:中国需要的石油己经可以自给,中国人民使用了一百多年的‘洋油’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闯上海
277
1.0
已完结
闯上海
1.0
更新时间:07月15日
主演:赵亮,王志文,何赛飞,吕凉,高颖,马春莲,杨晓雯,王宇,王亚楠,刘磊,葛琴,吴云芳,毛永明,钱漪,江澄,戴兆安,刘圆圆,于振寰,闵惠琴,邵敏,崔杰,张康尔,李俊浩,孙栋光,陈龙,方舟波,凌之浩,黄达亮,盛亚人,薛国平,张妙珍,曹坤其,洪融,梁波罗,曹铎,沙莉,石灵,孙永平
简介:

一 群 外 乡 人 冲 撞 大 上 海 的 生 存 壁 垒 , 努 力 贴 近 社 会 各 阶 层 的 生 活 真 相 , 深 情 反 映 了 小 人 物 的 苦 难 和 奋 斗 , 强 烈 表 现 历 史 厚 重 感 、 时 代 鲜 活 度 , 面 对 全 国 电 视 观 众 , 上 海 人 终 于 发 现 了 自 己 的 “ 小 ” 。                                    
                                 可 歌 可 泣 的 外 来 人 拼 博 赞 歌 , 可 圈 可 点 的 上 海 人 奋 斗 新 篇 。 浓 郁 的 生 活 气 息 、 强 大 的 创 作 阵 容 、 精 良 的 制 作 标 准 。 《 闯 上 海 》 是 一 部 反 映 普 通 平 民 生 活 和 命 运 的 、 具 有 较 大 社 会 信 息 量 的 情 节 正 剧 。                                    
                                 它 具 有 浓 郁 的 都 市 风 味 和 市 民 气 息 , 追 寻 今 日 中 国 的 社 会 热 点 。 它 以 艺 术 的 手 法 最 大 限 度 地 还 原 生 活 的 原 生 状 态 , 迅 速 取 得 电 视 观 众 的 认 同 。                                    
                                 本 剧 上 海 电 影 电 视 ( 集 团 ) 公 司 所 属 上 影 电 视 剧 制 作 公 司 成 立 后 投 资 拍 摄 的 第 一 部 长 篇 电 视 连 续 剧 。 本 剧 的 创 作 阵 容 强 大 。                                    
                                 编 剧 张 献 ( 主 要 影 视 剧 作 品 《 留 守 女 士 》 、 《 楼 上 的 玛 金 》 、 《 美 国 来 的 妻 子 》 、 《 女 儿 心 事 》 ) 和 傅 星 ( 主 要 影 视 作 品 《 乐 魂 》 、 《 大 上 海 屋 檐 下 》 、 《 新 上 海 假 期 》 、 《 儿 女 情 长 》 ) 均 是 享 誉 沪 上 的 著 名 作 家 、 编 剧 。                                    
                                 导 演 江 澄 曾 执 导 电 视 剧 《 何 须 再 回 首 》 、 《 岁 月 无 情 》 , 深 受 好 评 。                                    
                                 制 片 人 吴 竹 筠 曾 制 作 了 电 视 剧 《 小 绍 兴 传 奇 》 、 《 大 屋 的 丫 环 们 》 、 《 孟 姜 女 》 和 《 真 空 爱 情 记 录 》 , 在 电 视 剧 的 策 划 、 制 作 和 发 行 方 面 均 具 相 当 实 力 。                                    
                                 蜚 声 全 国 的 明 星 王 志 文 ( 饰 托 尼 ) 、 赵 亮 ( 饰 贺 文 昌 ) 、 何 赛 飞 ( 饰 唐 玉 芬 ) 、 吕 凉 ( 饰 彭 劲 松 ) 欣 然 加 盟 本 剧 , 给 本 剧 带 来 了 极 大 的 光 采 。 另 一 批 新 生 代 演 员 也 给 人 以 耳 目 一 新 的 冲 击 力 。                                    
                                 摄 、 录 、 美 等 主 要 创 作 部 门 云 集 了 一 批 专 家 精 英 , 保 证 了 本 剧 的 制 作 水 平 。                                    
                                 总 而 言 之 , 本 剧 投 资 人 上 影 集 团 精 心 选 题 策 划 , 集 中 了 资 金 优 势 、 管 理 优 势 和 人 才 优 势 , 将 竭 尽 全 力 将 本 剧 摄 制 制 作 成 了 一 部 具 有 浓 郁 生 活 气 息 、 创 作 阵 容 强 大 , 制 作 精 良 、 故 事 好 看 、 节 奏 紧 凑 、 社 会 信 息 量 大 的 优 秀 剧 目 。

981
1996
闯上海
主演:赵亮,王志文,何赛飞,吕凉,高颖,马春莲,杨晓雯,王宇,王亚楠,刘磊,葛琴,吴云芳,毛永明,钱漪,江澄,戴兆安,刘圆圆,于振寰,闵惠琴,邵敏,崔杰,张康尔,李俊浩,孙栋光,陈龙,方舟波,凌之浩,黄达亮,盛亚人,薛国平,张妙珍,曹坤其,洪融,梁波罗,曹铎,沙莉,石灵,孙永平
张伯苓
931
10.0
已完结
张伯苓
10.0
更新时间:07月15日
主演:唐国强,刘冠雄,赵亮,马晓伟,傅晶,雷镇语,武藤美幸,张艳秋,张卫,马赫,张世东,孙晨曦,高山,石燕京,张岩,徐广明,路希,浩歌,刘景范,王世文,孙猛,甘雨,魏雨澄,郭伟华,王霙,盖美,何雷,肖旭驰,孔祥玉,林小又,张金良,侯杰,梁松,万宾,孙飞,韩明,郎涛,张森,陈晨,王皓,冯斌,刘佳,况石,王潇,周继伟,常汝言,孟春江,柯志凌,李梅,冯琰琰,席德敏,王军,林津锋,陆国琦,杨军,况玉明,王志飞,李健民,李明,李宝安,黄福梁,刘曙光
简介:

早在58年前,著名文学艺术家老舍、曹禺就说过:                                    
                                 “知道有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这不吹,也不是谤,真的,天下谁人不知,南开有个张伯苓!”                                    
                                 张伯苓有着传奇的人生——他当过清朝海军,参加过壮丽的甲午海战。他当过私墅教师,他又是美国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他在天津创办了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和南开女中,又在天府之国的重庆创办新的南开中学;他是著名西南联合大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又是中国现代体育运动的先驱;周恩来是他的学生,张学良是他的朋友,他也曾与蒋介石、汪精卫多有过从。他从清末走来,直到新中国出生。他用人才丈量了中国近代历史;他从平民中走来,用:“私立民有”的教育实践,矗立起教育家的丰碑。                                    
                                 电视剧的故事情节就是从张伯苓放弃海军生涯,立志传播新式教育开始的。宏伟的历史场景,把人们引向血与火交融的东海战场。近代天津的特有生活情味,展现了张伯苓初为人师的教学、爱情和抱负。他苦苦情愫中国被蕞尔小国日本战败的原因。他与南开的另一位创办人严修乘舟东去,到日本学习新教育的经验。他们携手在中国北方吹响了新教育的号角,成立了敬业中学堂----这就是著名南开学校的滥觞。而后又是艰难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                                    
                                 救亡图存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运动的主题,也是教育家不可回避的现实课堂。电视剧在充满激情地展现南开教育的同时,也极具巧妙地引出另一条主线,即反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的爱国斗争。日本的军人、外交官、文化人一一走近张伯苓的生活舞台。与此同时又交织出封建卫道文人螳臂挡车的挣扎的及反动军政当局的种种表演,从而构成了北洋军阀社会的众生相和春风桃李的另一个天地。                                    
                                 历史为敢立潮头者歌。电视剧并不是图解式的----描写张伯苓建立中学、大学的过程。是在教育和学校的平台上,展现一位教育家的大情、大义、大智、大勇。当民间的捐款一时告罄,学校立即面临何去何从的抉择,外国教会用抹着蜜的大洋来诱使张伯苓将学校变成十字架的“乐土”时,张伯苓愤怒了!中国学校岂能用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民族教育家的骨气。学生们不满意于学校机械地照搬外国教育而拾人牙慧,他们的文章在南开园掀起一场教育是否要本土化的激烈争论,一些教授甚至以罢教维护他们趸来的美国教育。                                    
                                 日本时时不忘占领中国,把抗日救亡的南开视为眼中钉。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顾国际公法,首先把炮火对准南开大学,对准传承文化的普通教师和学生。炸弹无情地降落在了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大学被夷为了平地,张伯苓的教育事业被日寇野蛮地摧残。惊人动魄的剧情震撼人心。张伯苓在南京说:“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资,而南开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加奋动”这位62岁的老人的话是昭告世人的民族宣言!                                    
                                 电视剧的后几集主要反映了张伯苓在重庆的生活,展现了一个教育家晚年人生价值观念的转变。由教育家、社会名人成了跻身政治的公众人物。他住在重庆南开中学里,以国民参政会主要领导人的身份参与了政治活动。他的学生周恩来作为中共南方局负责人长期驻足重庆。他的另一些学生如吴国桢也是国民党的上层人物。学校教育、国共两党、政治活动、师生情谊,如网络交错,使剧情跌宕起伏。张伯苓有了更多接触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机会,渐渐地了解着共产党及其抗日的正确。国民党的腐败也在教育着这位饱经世事沧桑的老人。                                    
                                 伴随着张伯苓的生活,有周恩来与吴国桢的激烈政治争论,有国民党特务机关对重庆南开中学的无端诋毁,有他的同事在国民党党派之争下受的不白之冤。抗战胜利后,毛泽东来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张伯苓在会见毛泽东时表达了对和平建国的愿望,此后他开始为南开大学复员回天津、南开中学复校而努力。他想继续保持南开的私立,他想继续把住他一手创办的南开大学的校长。但他哪里知道,他已经成为蒋介石政治棋盘上的一粒棋子。蒋介石要用张伯苓社会贤达的名声为其反共反人民的行经遮羞。张伯苓有过短时间的迷茫。但摧枯拉朽的革命形势,国民党无官不贪、无吏不污的腐败,逐渐使他们有了清醒的认识。他的学生周恩来以“飞飞”为笔名,从北京经香港给老校长发出密信:“飞飞不让老校长动!”从此张伯苓向着光明、向着真理大踏步走去。                                    
                                 历史的挡道者,该剧中的梅津、多田,都没有好的下场。蒋介石无奈地跑到了台湾。重庆解放了,张伯苓把私立南开捐给了国家。他以其无私奉献的教育家人生,为万千桃李树立了典范,为“科教兴国”伟业作了铺路先锋。

9180
2005
张伯苓
主演:唐国强,刘冠雄,赵亮,马晓伟,傅晶,雷镇语,武藤美幸,张艳秋,张卫,马赫,张世东,孙晨曦,高山,石燕京,张岩,徐广明,路希,浩歌,刘景范,王世文,孙猛,甘雨,魏雨澄,郭伟华,王霙,盖美,何雷,肖旭驰,孔祥玉,林小又,张金良,侯杰,梁松,万宾,孙飞,韩明,郎涛,张森,陈晨,王皓,冯斌,刘佳,况石,王潇,周继伟,常汝言,孟春江,柯志凌,李梅,冯琰琰,席德敏,王军,林津锋,陆国琦,杨军,况玉明,王志飞,李健民,李明,李宝安,黄福梁,刘曙光
评论区